《那些年,我參加過的社團》
還記得當年高中畢業離開校園後,距離出國深造有半年空檔,在學弟妹的盛情難卻下,我當起了補習老師。
但我已忘了學生人數是如何從最初的幾個,演變成後期的十幾個(大概是學妹開口問說可否一併替她那數學也很差的同學補習,然後同學又替同學問⋯⋯),忘了我傳授過哪些祕技或貼士,甚至忘了學弟妹們的模樣,但我卻清楚記得跟大夥兒補完最後一堂課後,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,心想:打死我也不會當老師啊。
結果,十年後,我走進拉曼大學 PC032 教室:大家好,我是布老師。
所以,我常跟友人說:做人不要太鐵齒。
還有,做人要有耐心。我馬上就要進入正題了,okay?
不完美,也要精彩
六年的崇正生涯,我從來就不是安份守己的好學生。除了讀書,還加入了向日葵合唱團、參加辯論比賽、當學長,後來又很幸運地當上合唱團團長、加入辯論校隊、出任總學長,甚至莫名其妙地受委為校運會青隊隊長。
現在想回去,真不知道那些年的自己怎麼還會有時間唸書啊。
然而,當初答應學姐替《崇正心》撰文後,浮現在我腦海的第一件事,就是社團,或是所謂的課外活動。
我清楚記得:辯論比賽前夕都會借宿隊友家,晚上溜去遊樂場,在星空下邊背稿邊聊心事;雖然不是基督徒,卻很享受報佳音,在和聲中傳遞溫暖的力量;每天早上在烈日下操練,把自己曬得拍照時只看得見眼珠與牙齒;球技很爛,熱血起來卻可以不顧陰天晴天,總要把體力耗盡才罷休⋯⋯
還有生活營跟其他學長掏心掏肺地說出心底話、校際辯論賽輸了、聽見廣播宣佈第七名是青隊等等所留下的淚水,這一切雖不完美,卻成了人生最精采、最美麗的青春記憶。
社團活動中成長
我甚至可以斬釘截鐵地說:若沒有這段過程,就不會有今天的我。
就像張懸唱的那樣:我能擁有的/都是僥倖啊。所以,我很珍惜每個學習機會,珍惜在錯誤中汲取的教訓,更珍惜這一路走來身旁每一位好友及夥伴。是這一切一切,成就了今天的我。
於是,在大學新聞系執教的我即使工作忙碌,還是會擠乳溝般擠出時間來,努力推動學生社團活動,去年底還跟學生聯手架設了校園新聞網。因為我知道,這些不僅是學生們在學習中成長、在成長中學習的寶貴機會,更會成為他們日後的美麗回憶啊!
動筆前,我不禁反覆思考:究竟崇正給了我什麼?寫到最後,我才恍然大悟:崇正沒有給我什麼,它已是我的一部份啊!

此文以中文投稿
Contributed in Chinese
投稿者簡介
